NWIPB OpenIR
基于GIS探讨人类活动和坡度对藏羚生境的影响
崔庆虎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蒋志刚 ; 苏建平
200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其它专业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遥感(rs) 生境 居民点 全球定位系统(gps) 坡度 道路 非监督分类 距离查询 缓冲区分析 地图查询
摘要以3S技术为手段,研究了藏羚在青海最主要分布区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境内藏羚生境状况及其坡度、道路、和居民点对藏羚生境的影响。通过野外考察基本掌握了藏羚的生境的基本特征,取得了考察路线附近区域内藏羚分布的GPS数据及其具有对应的数量、地形地貌、生境类型、人类活动状况等属性数据的藏羚分布点图层。对研究地区LANDSAT TM / ETM+ 5(红)、4(绿)、3(蓝)波段组合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共分出水体和裸岩、沼泽地、沙地、砾石地、低草地、中草地和高草地7种生境类型,将藏羚生境适宜等级划分为不适宜、较差、适宜和非常适宜,其中适宜等级和非常适宜等级的生境类型为藏羚适宜的生境。 首先,将藏羚分布点图层分别和遥感影像假彩色合成图像、坡度图层、道路图层、居民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距离查询等分析了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的判图依据,设立了坡度、道路、居民点对藏羚生境影响强度的评价原则。然后,通过对研究地区遥感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分析研究了藏羚不同适宜程度的生境面积。通过坡度分析和地图查询分析研究了坡度对藏羚生境的影响。通过缓冲区分析研究了道路和居民点对藏羚生境的影响。最后将坡度、道路和居民点三个因素结合起来通过地图综合查询分析研究了这三个因素对藏羚生境的综合影响,并给出了研究地区藏羚不同适宜等级的生境面积。 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从不同类型生境在研究地区中所占比例的趋势上看,治多地区和曲麻莱地区的植被要明显优于可可西里地区,这与整个研究地区从西北到东南地势逐渐降低、水热条件逐渐变好的趋势相一致,至少可以说,从食物条件来看,治多地区和曲麻莱地区比可可西里地区更适于藏羚的栖息。 在曲麻莱地区藏羚的潜在生境面积共26861 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9%;在治多地区藏羚的潜在生境面积共21617 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8%;在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潜在生境面积共26398 k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4%。 2、根据藏羚分布点图层与坡度分析图层的地图查询分析,把藏羚的生境按坡度分为2类,坡度小于等于30度时为适宜生境,坡度大于30度时为不适宜生境。将研究地区坡度栅格图像(grid文件)和非监督分类结果栅格图像(grid文件)进行地图查询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地区坡度大于30度的生境面积所占的比例不到总面积的3%,坡度影响下研究地区藏羚适宜栖息的生境面积变化不大。考虑到坡度的影响,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适合藏羚栖息的面积分别为26663 km2(68%)、21187 km2(66%)和26350 km2(54%)。 3、根据最近原则连接藏羚分布点图层与道路图层空间数据,通过Distance综合查询分析,把道路对藏羚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距离道路0-1000m,强烈影响;距离道路1000-2000m,中度影响;距离道路2000-3000m,轻度影响;距离道3000m以外,无影响。然后在ArcView GIS 3.2a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研究地区的道路图层分别做距离道路为1000m、2000m和3000m的缓冲区分析研究,则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生境受道路累计影响的面积及其分别占各研究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0215 km2(51.80%)、19480 km2(61%)和4437 km2(9 %)。考虑道路对藏羚生境的影响,在治多和曲麻莱地区,由于道路的影响将使得藏羚生境大面积丧失,生境高度破碎化。 4、根据最近原则连接藏羚分布点图层与居民点图层空间数据,通过Distance综合查询分析,把居民点对藏羚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距离居民点0-3000m,强烈影响;距离居民点3000-6000m,中度影响;距离居民点6000-9000m,轻度影响;距离居民点9000m以外,无影响。然后在ArcView GIS 3.2a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研究地区的居民点图层分别做距离居民点距离为3000m、6000m和9000m的缓冲区分析。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生境受居民点影响的面积及其分别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1282 km2(29%)、15258 km2(48%)和3846 km2(8%)。从居民点对藏羚生境的影响看,由于居民点的影响使得治多和曲麻莱地区,尤其是治多地区,藏羚生境大面积丧失,生境高度破碎化。 5、人类活动(主要是道路和居民点)对藏羚生境适宜生境面积的影响是研究中主要的内容,鉴于道路和居民点对藏羚生境影响的评价原则分类方法一致,我们把道路和居民点对藏羚的影响程度合并为4个等级(距离道路0-1000m内或距离居民点0-3000m内,强烈影响;距离道路1000-2000m内或距离居民点3000-6000m内,中度影响;距离道路2000-3000m内或距离居民点6000-9000m内,轻度影响;距离道路3000m以外或距离居民点9000m以外,无影响,对道路和居民点相应距离的缓冲区分析图层进行合并等操作,测定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1595 km2(55%)、22271 km2(70%)和4775 km2(10%)。 在治多和曲麻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藏羚生境大面积丧失,生境高度破碎化,尤其是治多地区,影响面积达将近70%。在可可西里地区,10%的影响面积虽然不是太大,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形式的旅游日趋升温,尤其是青藏铁路建设开通,将增加道路对藏羚生境的影响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在研究地区分布极不平均,在曲麻莱的中东部、治多的东部以及可可西里的109国道附近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度较大,在这些地区藏羚的生存条件恶劣,甚至部分地区已经不适合藏羚栖息了。 6、最后,基于研究地区的坡度grid图层、非监督分类grid图层以及不同程度人类活动影响的grid图层,对不同坡度、道路和居民影响的生境面积进行综合查询分析。把人类活动对藏羚生境的影响强度重新划分为如下3个等级,A、短距离影响,距离道路1000m或距离居民点3000m范围内的影响,也就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B、中距离影响,距离道路2000m或距离居民点6000m范围内的影响,也就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和中度影响之和;C、长距离影响,距离道路3000m或距离居民点9000m范围内的影响,也就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中度影响和轻度影响的总和。曲麻莱、治多和可可西里研究地区中坡度小于等于30度并且人类活动长距离范围影响下藏羚适合栖息的生境面积及占相应研究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为12597 km2(32%)、6117km2(19%)和23564km2(48%)。 在研究地区,治多地区人类活动对藏羚生境适宜性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曲麻莱地区,而可可西里地区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尤其是治多地区和曲麻莱地区,当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距离时,治多地区藏羚适宜生境面积竟然不到总面积的1/5,曲麻莱地区不到1/3。这两地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导致治多东部地区和曲麻莱中东部地区几乎没有藏羚分布。于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拥有良好生境条件的治多和曲麻莱地区适合藏羚栖息的生境却较少,而生境条件相对较差的可可西里地区反而拥有相对较多的适合藏羚栖息的生境。
学科领域动物学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1485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崔庆虎. 基于GIS探讨人类活动和坡度对藏羚生境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1220231(9879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崔庆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崔庆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崔庆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