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
张晓爱 ; 赵亮 ; 刘泽华 ; 易现峰
2003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易现峰.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生态学报,2003,23(4):657-664
摘要于1997—1999年在位于青海省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选择地面筑巢的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为代表进行窝雏数处理实验。根据Lack假说的预报检验(1)常见窝卵数是否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2)窝雏数处理对雏鸟质量和亲鸟投入是否产生影响;(3)两种鸟的响应方式是否相同。其结果如下:①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的常见窝卵数分别是3和5枚。年间变化不明显,用幼鸟出飞率作为生产力,两种鸟的扩增窝幼鸟出飞率下降,常见窝卵数(分布频率最高)等同于最大生产力窝卵数;②小云雀的幼鸟的生长参数不随窝雏数的改变而变化.而黄嘴朱顶雀有明显变化.说明窝雏数处理对后者幼鸟质量有明显影响。③用递食率作为亲鸟投资指标,小云雀亲鸟的递食率随窝雏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雏期不变;而黄嘴朱顶雀递食率不变,但雏期延长。④扩增窝雏数后,两种亲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方式,小云雀表现为提高单位时间递食次数,而黄嘴朱顶雀延长育幼时间。这两种方式不是通过影响雏鸟质量就是通过影响亲鸟存活率来降低子代和亲代的适合度。结果支持了自然选择将窝卵数调节到亲鸟能喂活最大数量子代的限度。即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19700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等. 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J]. 生态学报,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易现峰.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生态学报,2003,23(4):657-664,2003.
APA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易现峰.(2003).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生态学报.
MLA 张晓爱,et al."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生态学报 (200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晓爱]的文章
[赵亮]的文章
[刘泽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晓爱]的文章
[赵亮]的文章
[刘泽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晓爱]的文章
[赵亮]的文章
[刘泽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