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分子系统学研究;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Saxifraga sect. Ciliatae (Saxifragaceae)
Zhang DJ(张得钧)
2008-06-07
摘要虎耳草属Saxifraga L山羊臭组sect. Ciliatae Haw.是该属中最大的一个组,共有175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分布有166种,占总种数的95%;其中,112种为中国特有。约80%的种类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是中国喜马拉雅植物成分的代表类群。山羊臭组内物种分化十分显著,分类系统复杂,该组内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不明确。本文利用3个DNA片段,即1个核糖体DNA ITS和2个叶绿体基因片段(trnL-F、psbA-trnH)分析了71种虎耳草属植物,重建了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内的演化关系及与虎耳草属其他组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虎耳草属山羊臭组物种间的分化时间及其起源扩散。主要结果如下: 1、山羊臭组所有类群聚为单独一支,且与垫状组sect. Porphyrion、虎耳草组sect. Saxifraga、球茎组sect. Mesogyne和仅在欧洲分布的sect. Cymbalaria和sect. Cotylea等8个组聚成的另一分支构成姊妹群; 2、根据形态特征建立的山羊臭组的3个亚组即唐古拉亚组subsect. Hirculoideae、莲座状亚组subsect. Rosulares和具芽亚组subsect. Gemmiparae各自聚为一支。唐古拉亚组和莲座状亚组又聚为一亚分支与具芽亚组构成姊妹群,而且具芽亚组最早从山羊臭组这一支中分化出来。同时,山羊臭组的鞭匐枝亚组subsect. Flagellares和subsect. Hemisphaericae的代表类群位于具芽亚组类群分支内部而不能成立; 3、对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及其他组的分歧时间进行了估算,推测小花组与虎耳草属分化的时间大约是64.3-64.7百万年前左右。山羊臭组分歧的时间为30.4-35.9百万年前。在山羊臭组内,具芽亚组分化最早,分歧时间大约是16.7-27.5百万年前;莲座亚组次之,分歧时间大约是13.9-20.3百万年前;唐古拉亚组分化最晚,分歧时间大约是8.53-14.01百万年前,该亚组是山羊臭组中最年轻的一个类群。DIVA分析结果表明,虎耳草属可能在白垩纪晚期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地区,而山羊臭组可能在渐新世起源于东亚地区,研究结果与来自古地质和古地理的证据较为一致。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2128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得钧. 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分子系统学研究,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Saxifraga sect. Ciliatae (Saxifragaceae)[D],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得钧]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得钧]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得钧]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