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模式和种群统计学特征研究; The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in family groups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plateau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
Qu JP(曲家鹏)
2008-06-05
摘要生活史特征及种群空间结构是进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采用标志重捕及社群行为观察等方法,对青藏高原特有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家群结构、空间模式、种群动态、繁殖、生长发育以及生态寿命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而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的大于其他月份,5月、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的大于7月、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的大于7月、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的大于8月。7月、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的大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8月。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高原鼠兔巢区、核域面积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繁殖季节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显著,但年间种群密度较稳定。高原鼠兔死亡率存在3个高峰期:第1次为幼体出生早期,且第2胎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胎;第2次为成体繁殖高峰期;第3次为衰老期,在此期间死亡率迅速增加。高原鼠兔冷季死亡率显著低于暖季。 幼体自出巢至8月中旬,其日体重增长速率为1.3-1.4g/d,第2胎显著高于第1胎,雄性显著高于雌性。8月中旬,当年出生个体体重与成体无显著的差异,不同胎次间也无显著的差异。 高原鼠兔2龄与3龄成体的体重无显著差异,相同年龄,不同胎次的成体,其体重亦无显著的差异。高原鼠兔第1胎雄性体重显著大于雌性,而第2胎雌、性体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原鼠兔仅在特定年龄阶段存在显著的性二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26360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曲家鹏.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模式和种群统计学特征研究, The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in family groups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plateau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D],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曲家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曲家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曲家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