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
李英年 ; 杜明远 ; 唐艳鸿 ; 赵亮 ; 王勤学 ; 赵新全 ; 古松
2006
发表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李英年,杜明远,唐艳鸿,赵亮,王勤学,赵新全,古松.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79-84
摘要分析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02年太阳总辐射(Eg)、UV-B及UV-B占Eg比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站地区UV-B较强,日瞬时最高接近10W•m^-2,日总量最高达0.204MJ•m^-2;日、年变化依Eg的日、年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B与Eg的比值(η),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表现明显,一日间早晚低,中午高,一年间6月最高,冬季的12月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η约为0.54%,植物生长期的5~9月约为0.65%。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Eg和UV-B的年总量分别达6387.436MJ•m^-2和35.981MJ•m^-2。; 分析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02年太阳总辐射(Eg)、UV-B及UV-B占Eg比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站地区UV-B较强,日瞬时最高接近10W•m^-2,日总量最高达0.204MJ•m^-2;日、年变化依Eg的日、年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B与Eg的比值(η),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表现明显,一日间早晚低,中午高,一年间6月最高,冬季的12月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η约为0.54%,植物生长期的5~9月约为0.65%。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Eg和UV-B的年总量分别达6387.436MJ•m^-2和35.981MJ•m^-2。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29511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英年,杜明远,唐艳鸿,等.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李英年,杜明远,唐艳鸿,赵亮,王勤学,赵新全,古松.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79-84,2006.
APA 李英年.,杜明远.,唐艳鸿.,赵亮.,王勤学.,...&古松.(2006).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MLA 李英年,et al."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英年]的文章
[杜明远]的文章
[唐艳鸿]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英年]的文章
[杜明远]的文章
[唐艳鸿]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英年]的文章
[杜明远]的文章
[唐艳鸿]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