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连新明 ; 苏建平 ; 张同作 ; 曹伊凡
2005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 连新明,苏建平,张同作,曹伊凡.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生态学报,2005,25(6):1341-1346
摘要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29587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连新明,苏建平,张同作,等.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J]. 生态学报, 连新明,苏建平,张同作,曹伊凡.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生态学报,2005,25(6):1341-1346,2005.
APA 连新明,苏建平,张同作,&曹伊凡.(2005).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生态学报.
MLA 连新明,et al."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生态学报 (200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连新明]的文章
[苏建平]的文章
[张同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连新明]的文章
[苏建平]的文章
[张同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连新明]的文章
[苏建平]的文章
[张同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