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牦牛遗传多样性、起源驯化及分类学地位研究——线粒体DNA D-loop 序列的分析
郭松长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赵新全
2006-06-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牦牛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系统发育 驯化 分类学地位
摘要牦牛(Bos grunniens)是牛家族中的稀有牛种,分布于海拔2 000~5 000 m的高寒地区,因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及对高寒生态条件极强的适应性,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已知牦牛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牛亚科,但牦牛的属级分类学位置仍存在争议。现存牦牛有家牦牛和野牦牛两种,作为我国宝贵的畜种资源,家牦牛是广大藏区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也是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资源依托。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技术对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了我国野、家牦牛共304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家牦牛的母系特征、起源驯化历史及牦牛分类学地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填补了人类文明进程中有蹄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的最后空白。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我国家、野牦牛mtDNA D-loop区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235±0.0098、0.9670 ±0.0366,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2.3256±1.2438(%)、1.5604±0.7919(%),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野牦牛单倍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均高于家牦牛;同时,我国家牦牛遗传多样性存在地域差异,单倍型多样性以青海家牦牛为最高,而新疆家牦牛最低。 2.总体上,我国家牦牛品种(类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但这种遗传分化仅存在于斯布牦牛与天祝牦牛、大通牦牛、环湖牦牛、青海高原型牦牛、帕里牦牛、巴州牦牛及麦洼牦牛与环湖牦牛、青海高原型牦牛之间,而其它品种(类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 3.与大多数家养动物类似,我国家牦牛起源于两大高度分歧的母系,分歧时间约为248 000年前;与其它家养动物不同的是,这两个高度分歧的母系来自同一个大的基因库,而不是遗传上的不连续群体。 4.有7个分支(Clade)参与了家牦牛的建群,其中Clade A存在2个建群者,Clade B存在3个建群者,其余各分支均只有1个建群者;分支与品种(类群)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品种(类群)缺乏独特的遗传基础。 5.家牦牛起源于青藏高原,而通过对各省区家牦牛遗传特征差异进行比较,我们确定更小一级的家牦牛起源地为青海省,而不是西藏;其大致的驯化时间距今约8 000~12 000年。 6.系统发育关系显示牦牛与美洲野牛(Bison bison)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且野牛属、牛属共同构成单系群,因此,在分类学上,本研究不支持将牦牛做为一独立属,建议将这两个属合并为一个属,并将牦牛纳入该属。
页数123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03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松长. 牦牛遗传多样性、起源驯化及分类学地位研究——线粒体DNA D-loop 序列的分析[D].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1220232(1806KB) 开放获取--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松长]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松长]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松长]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