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蒸散量及植被蒸散系数的研究
刘安花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李英年
2008-06-0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高寒草甸 土壤水分 实际蒸散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植被蒸散系数
摘要本研究利用2001年到2007年有关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海北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蒸散量、植被蒸散系数。初步分析了土壤渗漏情况。主要研究结论有: 1. 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在各季节均表现出早晚高,中午14:00低的“U”型变化趋势;生长季的4月底—5月中旬—6月底—9月初—10月底表现出上升—下降—波动变化—再上升的变化过程。不论是少降水年还是多降水年,其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少降水年与多降水年有一定的区别,少降水年各月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基本相近,各月之间差异不甚显著。多降水年月际之间差异明显,垂直分布趋势有所不同。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可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 2. 通过自制渗漏桶观测得到高寒草甸模拟降水量<10mm时,50cm土层很难发生渗漏。渗漏从地表到深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渗漏量呈明显地递减趋势。始渗时间与降水时间的差值(时间滞后性)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渗漏发生时间也随土层的增加而延长。 3. 在植物生长季的5~9月,高寒草甸植被生育期耗水量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植物旺盛生长的7月耗水量最大,日均耗水量达4.14mm/d,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和生长结束期的9月低(说明植物非生长季更低)。分析耗水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表明,植被生长期蒸散量与实际水汽压、气温、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与风速、日照时数、总辐射与蒸散量的相关关系较差。 4. 以FAO Penman-Monteith法、Penman修正公式法和Irmark-Allen拟合公式法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表明,在年内均表现出单峰式变化,植物旺盛生长的6月和7月高,寒冷的冬季低。利用3种方法计算的高寒草甸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为810.0mm、1432.3mm和877.2mm。 5. 以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得出的高寒草甸作物蒸散量结果为标准,与其它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造成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与Penman修正公式产生偏差的原因是辐射项系数的选取及土壤热通量考虑与否所致。 6. 实际蒸散量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得到高寒草甸生长初期植被蒸散系数为0.51,生长中期植被蒸散系数为0.96,生长末期植被蒸散系数为0.87,其季节变化也很明显。
页数67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20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安花. 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蒸散量及植被蒸散系数的研究[D].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0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52801221502(604KB) 开放获取--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安花]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安花]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安花]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