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根田鼠密度制约性繁殖机理的研究
何慧
2013
摘要密度制约性过程在许多小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其在种群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有关密度制约性繁殖的近因未见报道。因此,在自然或半自然条件下,开展小哺乳动物种
群密度制约性繁殖的机理研究,将对进一步认识小哺乳动物种群自动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
义。
本研究以雌性根田鼠 (Microtus oeconomus) 为研究对象,在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
系统定位站,采用围栏调控实验方法,于2012 年4 月分别建立高密度和低密度种群,并
在2012 年5 月至7 月期间测定了不同处理种群的繁殖参数和建群者的粪便皮质酮含量及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负反馈功能,以探讨引起密度
制约性繁殖的近因。
在进行围栏实验之前,为验证粪便皮质酮检测法在根田鼠种群中的检测效能及可检测
时间,本研究在室内实验中检测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的昼夜变化,并测定急性应激后和
慢性应激期间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变化,及其慢性应激个体的HPA 轴负反馈功能。
室内实验主要结果如下:
(1) 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具有明显地似昼夜节律变化;
(2) 急性应激后12 h,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并且具有性别差异;
(3) 慢性应激第13 d 后,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并且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4) 与对照个体相比,慢性应激个体再次遭受急性应激后粪便皮质酮含量升高的时间
相对滞后,说明慢性应激个体HPA 轴负反馈功能恶化。
围栏实验主要结果如下:
(1) 高密度种群雌性建群者繁殖状态比例、种群补充率和F1 代体重增长率均显著低于
低密度种群;
(2) 高密度种群雌性建群者的粪便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种群,且其HPA 轴负反
馈功能恶化;
(3) 雌性建群者的粪便皮质酮含量分别与雌性繁殖状态比例、种群补充率和F1 代体重
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根田鼠的粪便皮质酮含量能够反映机体所处的生理状态及应激水平,该方法用于
野外根田鼠种群的相关研究具有可靠性;
(2) 种群高密度可引起根田鼠种群密度制约性繁殖,并且可诱发个体的慢性应激反应。
而皮质酮含量与繁殖参数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密度应激是引起密度制约性繁殖的近因。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2046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慧. 根田鼠密度制约性繁殖机理的研究[D],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慧]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慧]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何慧]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