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利用稳定同位素进行迁徙鸟类溯源的初步研究
杨 乐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李 来 兴
2011-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动物学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 斑头雁 羽毛 迁徙 溯源 营养成分
摘要动物的迁徙长期以来是科学界研究的重点。2005年野生鸟类禽流感的爆发和蔓延,加快了以追溯疫源地为目标的鸟类迁徙研究。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被引入到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当中,由于稳定同位素携带着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的诸多信息,因而成为研究鸟类迁徙的特殊载体和有效手段。本文观测了青海湖流域和西藏南部“一江两河”流域鸟类多样性的基本构成,初步确立稳定同位素地理信息甄别的野外采样-室内处理的试验流程,分析稳定性碳、氮同位素在斑头雁羽毛、肌肉组织和卵内在的分馏情况,并借助双元素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迁徙鸟类种群的构成和来源。同时,对斑头雁组织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情况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斑头雁不同羽毛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不同,其中初级飞羽和尾羽,次级飞羽和尾羽之间的δ13C、δ15N同位素存在极显著差异;羽毛的端部、中部、下部和羽柄之间, δ15N和δ13C体现出稳定同位素亏损或富集的往复变化。不同换羽地的斑头雁其飞羽的稳定同位素δ15N和δ13C值出现显著差异。斑头雁不同组织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各有特点,不同肌肉组织中存在N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卵的不同组织中存在C同位素的分馏差异,壳膜δ13C 亏损程度最高,内容物次之,卵壳相对富集。利用碳、氮元素初步地区分鸟类迁徙种群来源,发现普通鸬鹚存在除布哈河口以外的集中换羽地,布哈河口和更尕海繁殖及换羽斑头雁种群δ13C、δ15N差异明显,可以较好聚成两类,证明两地斑头雁存在不一样的起源。青海湖繁殖及换羽斑头雁和西藏南部越冬斑头雁种群之间既存在直接的迁徙往来,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利用气象色谱-质谱方法对斑头雁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斑头雁组织中含有脂肪酸27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8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12.298~19.423%,发现有10种含甲氧基的脂肪酸。在斑头雁的卵、腿肌、胸肌和羽毛中均含有测试的17种氨基酸,其含量占组织干样品的63.11~72.43%,必需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学科领域生物科学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46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 乐. 利用稳定同位素进行迁徙鸟类溯源的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杨乐-利用稳定同位素进行迁徙鸟类溯源的初(1341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 乐]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 乐]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 乐]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