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胡麻品质性状研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木酚素的影响
赵利
2006-06-06
摘要为了解甘肃胡麻地方资源的品质情况及影响胡麻品种间木酚素含量差异的原因,本文对116份甘肃胡麻地方资源进行了主要品质性状研究,并对11份胡麻品种(系)在四个生态点的木酚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地方资源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碘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8%、5.90%、5.32%、29.05%、10.94%、48.76%和175.60。粗脂肪含量普遍低于生产上栽培品种,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品质分析结果,筛选出粗脂肪含量在42%以上的品种2个,油酸含量大于33%的4个,亚麻酸含量在50%以上的39个,这些特异性种质资源,可供育种研究利用。 (2)对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碘价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粗脂肪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246),与硬脂酸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0.349);亚麻酸与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279、-0.942、-0.470和-0.274,与碘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6);棕榈酸与油酸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r=0.194);硬脂酸与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279);油酸与碘价呈极显著负相关(r=-0.465)。 (3)对胡麻资源7个主要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16个品种可划分为7大亚群,其中a亚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较高;b亚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而亚麻酸含量最低;c亚群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和碘价较高;d亚群亚麻酸含量最高;e类品种粗脂肪含量、棕榈酸和碘价最高;f亚群硬脂酸含量最低;g亚群棕榈酸含量最高,碘价最低。说明在地方资源中, 以亚麻酸和油酸优质资源材料最多, 但缺乏高粗脂肪含量等优质材料。 (4)对基因型和地域环境对木酚素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木酚素的含量及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与环境对品种木酚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但由品种决定的木酚素含量的变异程度远大于环境引起的变异,G×E 互作效应亦不可忽视。通过遗传育种和改善栽培条件均可提高胡麻品种木酚素含量水平。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56819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利. 胡麻品质性状研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木酚素的影响[D],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利]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利]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利]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