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昼夜温差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
吴姝
1995
摘要利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人工气候室的条件,以青海的春小麦品种高原338,上海品种沪麦5号和已经在青海种植了六年的上海沪麦5号为实验材料,以昼夜温差为单影响因子,对三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有15℃昼夜温差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单株的总光合叶面积明显地较无昼夜温差处理的小麦大,三叶期以后长出的各叶片的寿命也较无昼夜温差处理的小麦长,完成整个生育期所需的时间也多于无温差处理的小麦,尤其是从抽穗到完全成熟的这一段时间。生长的有温差条件下,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千粒重和经济学产量均显著较无温差的小麦高。其光合最适温比无温差的小麦低2-3℃,无温差生长条件下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略高(青沪5号除外),但有温差的小麦其夜间的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无温差的小麦。前者的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后者。可见,在模拟青海的昼夜温差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的总光合叶面积,延长拔节期和抽穗期长出的叶片的寿命和小麦籽粒的灌浆时间、降低叶片等夜间的呼吸消耗而有利于增加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的。在15℃的昼夜温差条件下,小麦单株的总叶面积、叶片寿命、生物量、千粒重、都是高原338>青沪5号>上沪5号。而在无温差条件下则常以上沪5号最好高原338最差。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上海的小麦品种在青海种了六年后,其有些生长发育特点和光合特性已与青海的品种高原338相近。即在青海和上海不同地区选育出来的小麦品种都最适于在接近当地的温差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这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温差单因子对比实验可明显地看到各品种的遗传对适应温差环境的差别。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5696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姝. 昼夜温差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D],199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姝]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姝]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姝]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