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
王聪; 伍星; 傅伯杰; 韩兴国; 陈亚宁; 王克林; 周华坤; 冯晓明; 李宗善
2019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卷号39期号:20页码:7333-7343
摘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控制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已成为重要议题。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广泛,生态系统退化显著,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开展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生态恢复模式。在梳理重点脆弱生态区(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寒区、干旱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基础上,整理了针对不同脆弱生态区及亚区的生态恢复模式,构建了一套全面评估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评估了脆弱生态区的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提出生态恢复实践中应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加强针对生态恢复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设计生态恢复管理制度,搭建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信息平台可为生态恢复模式筛选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重点脆弱生态区 生态恢复模式 综合指标体系 信息平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60642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聪,伍星,傅伯杰,等. 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J]. 生态学报,2019,39(20):7333-7343.
APA 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李宗善.(2019).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生态学报,39(20),7333-7343.
MLA 王聪,et al."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生态学报 39.20(2019):7333-734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聪]的文章
[伍星]的文章
[傅伯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聪]的文章
[伍星]的文章
[傅伯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聪]的文章
[伍星]的文章
[傅伯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