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IPB OpenIR
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
张科; 张钰; 王臣; 葛炎; 初红军; 张彦豹; 张东; 李凯
2023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卷号43期号:14页码:5840-5849
摘要黑腹胃蝇是新疆荒漠草原优势种马胃蝇,对放归至当地普氏野马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蝇将卵产在牧草上并以此感染采食者——马科动物,其幼虫于宿主消化道营寄生生活,至三龄老熟幼虫随宿主粪便进入环境化蛹,成为当年新的疫源。于黑腹胃蝇幼虫两个发生峰期(4—5月和8月)对普氏野马核心区新鲜粪便和黑腹胃蝇幼虫点位进行了调查,采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域法(FKE)计算粪便分布范围,并通过核密度分析(KDE)辨识幼虫聚集区域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黑腹胃蝇种群第一、第二峰期,野马采食草场拥有最多的胃蝇幼虫采集占比(57.25%、41.94%),其次是驴道、山坡、水源地区域;(2)最小凸多边形法(95%利用率)和固定核域法(95%利用率、0.006带宽值)均能较好估算野马粪便分布范围,第一峰期普氏野马粪便范围(60—70 km~2)稍大于第二峰期(50—60 km~2)。在所调查的八个水源地,两个发生高峰期均包含红柳、5号、6号3个水源地,并形成了以水源地为重要支撑点、依托毗邻草场交叉传播的连续、非均匀疫源地分布特点;(3)水源地附近草场具有更高的黑腹胃蝇幼虫分布密度,但其在第一、第二峰期空间位置存在一定差异,至最近水源地平均距离分别为(1367±831) m、(1756±1297)m。荒漠草原水源地及其毗邻草场是普氏野马活动和聚集的主要场所,由此成为黑腹胃蝇发生的重要平台,承载着“黑腹胃蝇-牧草-马科动物”演绎关系。普氏野马既是马胃蝇寄生的受害者也是马胃蝇的传播者,其与水源地的紧密关系使之成为当地马胃蝇蛆病流行的重要参与者。黑腹胃蝇种群双峰发育增加了宿主感染机率,加重了当地马科动物感染程度,这也是该地区普氏野马连续重度感染黑腹胃蝇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荒漠草原 黑腹胃蝇幼虫 普氏野马粪便 疫源地 水源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61794
专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科,张钰,王臣,等. 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J]. 生态学报,2023,43(14):5840-5849.
APA 张科.,张钰.,王臣.,葛炎.,初红军.,...&李凯.(2023).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生态学报,43(14),5840-5849.
MLA 张科,et al."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生态学报 43.14(2023):5840-584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科]的文章
[张钰]的文章
[王臣]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科]的文章
[张钰]的文章
[王臣]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科]的文章
[张钰]的文章
[王臣]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